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古生物學家在祕魯發現巨形企鵝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祕魯南部發現四千萬年前的巨形企鵝化石,証實這種被好萊塢電影塑造成會唱歌又會跳舞的可愛動物,很早就已經分布在接近赤道地帶。
一向在南極洲出沒的企鵝,目前分布在南半球的許多島嶼上,有些甚至住得非常靠近赤道。根據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報導,過去科學家都認為,牠們大約是在一千萬年前才開始遷徙到溫暖地帶。
但古生物學家卻從祕魯出土的兩種不同種類的企鵝化石中,發現牠們可以遠溯到四千萬年以前。
第一種被發現的巨形企鵝類稱為Icadyptes salasi,高約一百五十二公分,有一個約十五公分又尖又長的鳥嘴用來捕捉獵物。
這個目前已經絕種的生物是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最大的企鵝,它們是科學家在祕魯海岸沙漠發現。
科學家同時在相同的區域還發現另一種已絕種企鵝的頭蓋骨和部分骨骼化石,稱為Perudyptes devriesi。
這種企鵝大約生活在四千兩百萬年前,大小和現在分布在南極洲附近島嶼的國王企鵝相似,只有七五公分到九十公分高。
這些企鵝化石不但是發現最為完整的化石,同時也挑戰長久以來科學界一直認定的企鵝進化及散佈的時間與模式。
過去古生物學家都一直認為企鵝是住在較冷的南極洲和紐西蘭一帶,一直到一千萬年前才慢慢遷徙到較低緯度接近赤道地區。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海洋、地球與大氣科學助理教授及古生物學家克拉克指出,雖然有些小型企鵝分布在赤道一帶,科學家仍認為企鵝是屬於寒帶動物。
但新化石証實企鵝比原先預估的時間還早三千萬年,就已經遷徙到低緯度地區。
同時,古生物學家也認為,因為遷到氣候較溫暖地區,身體不需要再貯存太多的熱量,所以企鵝的體積才慢慢的變小。
【秘魯共和國位於太平洋東岸南美洲西部,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大混戰 ~ 南非水牛大戰獅群 鱷魚也來插花


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狩獵隊曾目擊一群水牛原本在河畔散步,沒想到前方卻是危機四伏,因為獅群就在附近埋伏,帶頭的水牛一發現情況不對勁,掉頭就跑,兇猛的獅群一擁而上,小水牛不幸成為目標,失足掉入河裡。
正當獅子準備大快朵頤,又出現狀況,原來水裡還有不速之客,兩隻鱷魚就等在那兒。大鱷魚想要分一杯羹,免不了又是一番爭鬥。狩獵隊:「獅子緊咬著小水牛,牠們緊咬著不放,喔,我的天啊!」
獅子好不容易解決了不速之客,不甘被欺負的水牛又撂了幾十個兄弟回來,準備找獅子算帳。狩獵隊:「小水牛還活著,試圖甩掉牠們,小水牛站起來了,逃開獅爪了!」
面對水牛的大軍壓境,獅群們全部縮在一塊,相當狼狽,想趁機落跑可沒這麼容易。這場牛獅大戰,最後萬獸之王落荒而逃,很不風光,而這部影片也讓人窺見野生世界活力十足的一面。
{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位於姆普馬蘭加省(Mpumalanga)、北方省(Northern Province)和莫三比克交界的地帶,它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世界文化遺產報告

布達拉宮 [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Potala Palace, Lhasa]



絕對位置: 北緯29°39 東經91°08
(大體而言就是在中國的西南部,不丹的北方)


其座落於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海拔3700 m,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遺產描述:
The Potala Palace, winter palace of the Dalai Lama since the 7th century, symbolizes Tibetan Buddhism and its central role in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ibet. The complex, comprising the White and Red Palaces with their ancillary buildings, is built on Red Mountain in the centre of Lhasa Valley, at an altitude of 3,700m. Also founded in the 7th century, the Jokhang Temple Monastery is an exceptional Buddhist religious complex. Norbulingka, the Dalai Lama's former summer palace, constructed in the 18th century, is a masterpiece of Tibetan art. The beauty and originality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se three sites, their rich ornamentation and harmonious integration in a striking landscape, add to their historic and religious interest.
譯文:
Potala 宮殿, 冬天宮殿達賴喇摩從第7 個世紀, 象徵西藏佛教和它的在西藏的傳統管理的主角。複雜, 包括白色和紅色宮殿與他們的輔助大廈, 被修造在紅色山在拉薩谷的中心, 在高度3,700m 。並且建立在第7 個世紀, Jokhang 寺廟修道院是例外佛教宗教複合體。Norbulingka, 達賴喇摩的前頤和園, 被修建在18 世紀, 是西藏藝術傑作。這些三個站點、他們富有的裝飾和和諧綜合化建築學的秀麗和獨創性在一個醒目的風景, 增加來他們歷史和宗教興趣。
簡介:
它最初是西元641年(唐貞觀十五年),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的珍寶,堪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1961年,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符合世界文化遺產中的 (i)、(iv)、(vi)

(i): 代表了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
(iv):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並且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vi): 直接或明確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的事件、現實的傳統、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藝作品相聯繫

建築特色: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由三部分組成。紅宮居中,東連白宮,西接扎廈,三者相互貫通,渾然一體。宮殿在平面上是由許多矩形房屋拼合而成的,結構十分複雜。在縱向上,各種房屋高低錯落,前後參差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的外部都用紅、白、黃三色粉刷,象徵著威嚴、恬靜和圓滿,色彩和樣式都具有鮮明的藏傳佛教特徵。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富士山的四季風景

閒閒的一天

到部落格來打發時間

無意間發現只屬於富士山的美

放下繁忙的俗務

享受一下難人可貴的

悠閒

                          ( by 偷懶的賢 )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簡介

富士山位於日本東京西南西方,約80公里的位置,是靜岡縣和山梨縣境內的睡火山,主峰海拔3776公尺,是日本國內的最高峰,古代文獻亦稱不二,山頂終年積雪,屬於本州地區的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也是日本百名山之一。

地圖
















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

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分別為:
1. 亞洲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標高8848公尺,位於尼泊爾與西藏交界
2. 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標高6962公尺,位於智利境內
3. 北美洲最高峰:麥肯尼峰,標高6194公尺,位於美國阿拉斯加
4. 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標高5895公尺,位於坦尚尼亞境內
5. 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斯峰,標高5642公尺,位於俄羅斯境內
6. 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山,標高4897公尺,位於南極大陸
7. 大洋洲最高峰:卡茲登茲峰,標高4884公尺,位於印尼境內


珠穆朗瑪峰標高8844公尺,是亞洲最高峰,同時也是地球最高峰,與北極點和南極點並列地表的第三極,位於尼泊爾與西藏邊界,無數的登山者將她列為攀登的夢想,也有無數的登山者,為了她而留下了生命,尼泊爾人叫她Sagarmatha,西藏人叫她Chomolungma,同樣是指天上最神聖的女神,臺灣人習慣稱她~「聖母峰」

第一位測量到珠穆朗瑪峰的西方人是英國的爵士Sir George Everest於1865年測量印度殖民地時所發現,後來西方世界便以它的名字作為這座山峰的命名。也由於攀登困難度極高,珠穆朗瑪峰一直到1953年才由紐西蘭的Edmund Hillary和尼泊爾雪巴族的Tenzing Norgay從南邊登頂。

名稱:
Chomolungma珠穆朗瑪峰、Everest艾佛勒斯峰、Sagarmatha薩噶瑪莎、聖母峰
高度:
8844公尺
經緯度:
27° 59' N, 86° 56' E
所在國:
尼泊爾、中國
首登紀錄:
1953.05.29,Sir Edmund Hillary和Tenzing Norgay Sherpa
所在山脈:
喜瑪拉雅山脈
一般攀登天:
70天左右


阿空加瓜峰標高6962公尺,它不但是南美洲的最高峰,也是美洲的最高峰,同時也是全世界除了亞洲之外的最高峰。位於南美洲阿根廷境內安地斯山脈上的阿空加瓜峰,靠近阿根廷與智利的邊界,山勢高聳比周圍的高峰還要高出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度,是阿根廷境內最氣勢磅礡、佔地超過七萬公頃的阿空加瓜省立公園最醒目的地標。

阿空加瓜的名稱來自當地印地安蓋楚瓦族對「白人的石頭哨站」的稱呼,承載了當地數百年以來白人與印地安人的殖民記憶。今天的阿空加瓜早已沒有當年的煙硝味,而成了熱愛登山探險者的攀登天堂。

名稱:
Aconcagua,阿空加瓜峰
高度:
6962公尺,22829英呎
經緯度:
南緯32° 39' S, 西經70° 01' W
所在國:
阿根廷共和國
首登紀錄:
1897, 瑞士人Mathias Zurbiggen
所在山脈:
Andes Mountain Range安地斯山脈
一般攀登天:
25天


第拿里峰(Denali)又習慣被稱為麥肯尼峰(Mt. McKinley),用以紀念曾任美國總統的威廉麥肯尼先生,不過在尊重當地原住民文化的意識下,1980年原本的麥肯尼國家公園擴大並改名為第拿里國家公園與保護區,而這一座北美洲最高峰也正名為第拿里峰,以當地原住民族Athabascan印地安人族語來看,第拿里的意思就是「最高的那一個」,用來形容這座令人肅然起敬的北美最高峰的確是再恰當不過了。

第拿里峰標高6195公尺,雖然才六千出頭的高度,但是由於它位於北極圈的邊緣,高達北緯63度的位置,讓第拿里峰擁有令人生畏的嚴寒環境,多變的氣候與嚴酷的低溫強風,甚至不下於亞洲的八千公尺級巨峰。而第拿里從平地拔地而起將近6000公尺的落差,更超過全世界的其他大山,世界排名第一。

名稱:
Denali、Mt. McKinley
高度:
6195公尺、20320英呎
經緯度:
北緯63° 4' N; 西經151° 0' W
所在國:
美國阿拉斯加州
首登紀錄:
1913年由阿拉斯加當地人組成的攀登隊第一次攀登至最高的南峰,而第一位踏上峰頂的Walter Harper則是當地Athabascan的印地安原住民。
所在山脈:
Alaska Mountain Range, Kahiltna Glacier
一般攀登天:
20天


吉力馬札羅山不是全世界最高的山,但卻可說是全世界最令人驚豔的山了!整個巨大的山體,就坐落於生態最豐富的赤道非洲之上,完美的火山錐體,從熱帶雨林一路挺拔至海拔5895公尺高的極地冰河地帶,不但貫穿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到極地五大生態系統,從海拔1000多公尺的非洲平原上拔地而起,直上5895公尺,將近5000公尺的落差以及直徑50公里左右的獨立巨峰山形,更成為全世界落差最高的獨立大山!

在當地Swahili語言中,吉力馬札羅山的意思便是指一座「閃閃發亮的大山」,由此可看出吉力馬札羅山頂上冰雪覆蓋給當地人的印象。雖然覆蓋\著冰雪,但是吉力馬札羅山其實是一座沉睡中的火山,它由三座相連的火山錐共同構成,中間最高覆蓋著冰雪的火山稱為Kibo火山,東邊是Mawenzi火山,二者中間以巨大的鞍部區隔(The Saddle),西邊則是較不突出的Shira火山。而整座吉力馬札羅山的最高點就位於中央Kibo火山的巨大火山口邊緣,稱為「Uhuru Peak」,這便是一般攀登吉力馬札羅山登頂的目標。

名稱:
Kilimanjaro(最高的山頭又稱Uhuru Peak)
高度:
5895公尺,19340英呎
經緯度:
南緯3° 4' S, 東經37° 21' E
所在國:
坦尚尼亞
首登紀錄:
1849年John Rebmann 發表的攀登紀錄為最早的紀錄
所在山脈:
位於東非火山環帶上
一般攀登天:
約6-9天,看路線而定


提到歐洲的最高峰,許多人都以為是在法國的白朗峰。其實,歐洲最高峰是位於俄羅斯南境的「Mt. Elbrus」-「厄爾布魯斯峰」,海拔高度5642公尺,遠高於白朗峰的4807公尺,雖然厄爾布魯斯峰屬於歐亞邊界的高加索山脈,但主峰卻完全位於俄羅斯境內,因此被稱為歐洲最高峰確為實至名歸。
厄爾布魯斯峰其實原本是一座火山,雖然已經被嚴寒的冰雪覆蓋,但是冰雪下的火山依然令人產生無限的想像空間,也因此,自古以來當地人稱厄爾布魯斯峰為Strobilus,也就是普羅米修斯被鎖鍊桎梏的地方,象徵著如同普羅米修斯神巨大的火山能量暫時被冰雪給壓制之意。在這座巨大火山的頂端,厄爾布魯斯擁有二個幾乎等高的雙頭峰,其中略高出21公尺的西峰,就是厄爾布魯斯峰的主峰了。

名稱:
Elbrus,厄爾布魯斯峰
高度:
5642公尺,18510英呎
經緯度:
43° 21' N, 42° 26' E
所在國:
俄羅斯聯邦
首登紀錄:
1874年英國人Grove 的探險隊與Akia Sottaev一同登頂.
所在山脈:
Caucasus高加索山脈
一般攀登天:
約15天



文森峰標高4897公尺,是南極洲的最高峰,距離南極點960公里的文森峰,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1966年,美國探險隊終於克服困難,由Nicholas率先登上文森峰頂,並以致力於推動南極探險的美國國會議員Carl Vinson為文森峰命名。

名稱:
Mt. Vinson,文森峰、文森山叢群(Vinson Massif)
高度:
4897公尺,16067英呎
經緯度:
78° 35' S, 68° 10' W
所在國:
依照南極條約由締約各國共管
首登紀錄:
1966.12.17由美國攀登隊Nicholas B. Clinch首登
所在山脈:
Ellsworth Range
一般攀登天:
18天



標高4884公尺的卡茲登茲金字塔峰(Carstensz Pyramid)是大洋洲(包括澳洲)的最高峰,它是七大洲最高峰之中海拔高度最低的一座山,卻絕對是最「神秘」的一座山!因為卡茲登茲峰位於赤道上的新幾內亞島上,在這座全世界第二大的島上,擁有全世界最原始的熱帶雨林之一,保存著最古老與多元的生物物種,而在這片巨大的熱帶森林裡,有許多原住民部落一直到1960年代才與現代的西方世界發生第一次的接觸,例如居住在卡茲登茲峰山腳下的達尼族人(Dani),便是在1962年才被探險家Heinrich Harrer所接觸,同時也首度攀登了這座大洋洲的最高峰。
卡茲登茲峰最早是在十七世紀由荷蘭探險家Jan Carstensz所發現,西方世界便以發現它的Carstensz命名為「卡茲登茲峰」,而所在國的印尼政府則給了它另一個印尼名稱「Puncak Jaya」,為「勝利峰」(Victory Peak)之意,所以也有人稱之為「查亞峰」。卡茲登茲峰位於印尼最東邊的查亞省(Irian Jaya),又稱西巴布亞(Western Papua)

名稱:
Carstensz Pyramid, or Puncak Jaya (“Victory Peak”)中文有卡茲登茲峰或查亞峰之譯名
名稱由來:
Jan Carstensz是第一個看見此山峰的荷蘭人
高度:
4884公尺,16023英呎
經緯度:
4° 05' S, 137° 11' E
所在國:
印尼
首登紀錄:
1962, Heinrich Harrer首登
所在山脈:
Suriman Mountain range
一般攀登天:
20天左右

2007年3月22日 星期四

鳳凰城1997年幽浮事件 州長十年後終於證實


神祕兮兮的州長說的到底是什麼?原來就是這個在1997年鳳凰城上空所出現的巨大不明物體,當時曾被清楚的拍下,更被數千人在連續幾個晚上目擊。不過礙於州長身份的緣故,當年塞明頓一口否認到底。


( p.s. 鳳凰城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是現今美國第五大都會,其位置靠近美西的南部。)

2007年3月15日 星期四

地理作業chapter1 (P30) reflections 的第一題

  上了地理課之後,我覺得自己學到一些很實用的東西,例如比較清楚地圖裡的特殊標示以及用法,另外也增長了許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識,倘若將來到了未曾去過的地方相信這些知識一定可以派上用場,且與當地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再加上利用Google earth就可以來環遊世界,不但使我更了解全球各國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遺產等很多很多的相關資料,最棒的一點是讓我完成了小時後想要環遊世界的夢想,雖然無法到實地去觀察,但此程式那獨到的設計讓我有如親臨實地般不自覺的便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從中也使我體認到"地球村"的事實與全球化的世界觀。